統計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,我國鋼材、建材、有色等原材料產品的產量和價格都在探底階段,這個消息再次引發業內對于原材料行業產能過剩的熱議。
產能過剩將使中國進入工業衰落的“鐵銹時代”,40mn鋼板還是將點燃這些行業轉型升級的“涅槃”之火,改變盲目追求擴充產能、資源過度消耗、低水平重復建設的粗放發展方式?
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朱宏任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,當前我國鋼鐵等原材料行業的確遇到了比較嚴重的問題,突出表現在市場容納不了這么大的生產能力,產品價格和利潤已處在近年來最低水平。
然而與此同時,這些行業也面臨著倒逼機制帶來的難得機遇:40mn鋼板調整不合理產業結構,在控制產能過快增長的同時,加大淘汰落后和兼并重組力度,由傳統的以生產型為主向生產服務型轉變,提高全產業鏈發展水平。
全球趨勢:產能過剩、價格低迷、利潤下滑
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,1-8月,全國水泥產量138146萬噸,同比增長5.9%,增速同比減緩12.5個百分點;全國粗鋼產量48157萬噸,同比增長2.3%,增速同比減緩8.3個百分點;鋼材產量62770萬噸,增長5.7%,減緩7.4個百分點。
同時在前7個月,建材行業實現利潤1662億元,同比下降9.6%。其中,40mn鋼板水泥行業利潤261億元,下降53.1%。鋼鐵行業實現利潤793億元,同比下降48.3%。其中,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492億元,下降3%;鋼鐵冶煉及加工行業利潤242億元,下降73.2%。
“評估我國行業現狀需要有一個更大的尺度和角度,不是說目前行業面臨困難就毫無希望了。實際上,以鋼鐵為例,隨著我國工業發展壯大,鋼鐵行業增長迅猛,2011年粗鋼產量比2002年增長2.8倍,生鐵產量增長2.7倍,鋼鐵產量的增長有力支持了鋼鐵行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。”朱宏任說。
朱宏任認為,鋼產量大幅增長的同時,40mn鋼板我國整個鋼鐵行業的裝備水平和建設能力也大幅提升。“現在我國煉鋼主體設備90%達到國產化,千萬噸級別大工廠都有能力自主完成全流程設計。但行業發展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。”
中國鋼鐵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認為,鋼鐵產能過剩和鋼材市場價格低迷是全球性表現,國際國內鋼材價格均在持續走低。國際市場鋼材價格指數從2011年3月末的222.8點的高位逐月下降到今年5月末的186.1點,價格下跌16.47%,而我國國內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2011年5月末的135.93點高位也逐月回落到今年5月末的117.52點,下跌13.54%。近期由于市場疲弱,國際市場部分鋼鐵產品出口報價進一步降低。